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舞蹈学院-舞蹈网 首页 教学 舞蹈史论 查看内容

西方舞蹈通史 第七讲 第一节 现代芭蕾

2015-3-11 10:50| 发布者: 青藤| 查看: 24187| 评论: 0
摘要: 西方舞蹈通史 第七讲 第一节 现代芭蕾


亚历山大·普希金是前苏联的著名芭蕾教育家,1907年生于俄国特维尔斯卡亚省的米库利诺,1970年卒于列宁格勒。早年,他在芭蕾大师N.莱加的私立舞校接受启蒙教育,后入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学校深造,1925年毕业时进入该剧院的芭蕾舞团作演员,首次登台是与M.谢妙诺娃一道表演19世纪编导家A.圣-莱昂的芭蕾舞剧《源泉》,随后更在芭蕾舞剧编导大师V.瓦伊诺宁的《巴黎的火焰》(1932)、R.扎哈罗夫的《巴赫奇萨拉伊的泪泉》(1934)和《幻灭》(1936)中创造了角色。比较而言,普希金对芭蕾教学更加得心应手,并表现出既能严守俄罗斯古典芭蕾体系的风格与规范,又能对症下药完成必要改革与创新的能力。他对学生从来都是和风细雨、循循善诱、开门见山、以柔克刚,而从不使用高压政策,并善于根据其抒情或炫技的先天形象与条件,去培养其能力,提高其技术,帮助他们正确而完整地认识自己,学会“自我教育”的思想方法,合理地把握好自己。在教学中,他不但能准确而清晰地阐释出所有动作的原理和背景,而且能使最调皮捣蛋的学生心悦诚服,深受历届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他的高门弟子中包括了从1940年代到1960年代叱咤风云30年之久的V.谢妙诺夫、A.马卡洛夫、N.多尔古欣、Y.索罗维耶夫、R.努里耶夫、V.帕诺夫和M.巴里什尼科夫等芭蕾巨星、编导大师Y.格里戈洛维奇,以及前苏联的鞑靼共和国与巴什基尔共和国、前东欧的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等国的台柱演员,因而可谓对整个芭蕾事业的发展功高无量。

作为“20世纪后半叶世界芭蕾的第一夫人”,娜塔丽娅·玛卡洛娃是1940年生于列宁格勒,13岁进入基洛夫剧院芭蕾舞学校,15岁便在素有“国际芭蕾的奥林匹克”之盛誉的保加利亚瓦尔纳国际芭蕾大赛上荣获金奖,19岁毕业时则加盟基洛夫芭蕾舞团,并主演了全部的经典芭蕾舞剧。1970年随团赴英国演出时,她决定留在西方发展,随后则以客席女主演的身份同欧美各大芭蕾舞团合作,演出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之余,更邀请J.罗宾斯、M.贝雅、F.阿希顿、K.麦克米伦、R.佩蒂、安东尼奥等不同流派的编导大师度身创作了《另一些舞蹈》(1976)、《魔鬼华尔兹》(1979)、《夜莺》(1981)、《野孩子》(1981)、《蓝色的天使》(1985)、《月光浪漫曲》(1990)等芭蕾新作。1983和1984年,她因在G.巴兰钦编导的百老汇歌舞剧《魂系脚尖》中成功主演了喜剧性的女主人公,而先后在纽约和伦敦荣获大名鼎鼎的“托尼奖”和“奥利维尔奖”。马卡洛娃素以其自然天成的肢体线条、招之即来的情感反应、优雅机敏的艺术气质和迥异不同的女性体验而独树一帜,受到各国舞评家和观众的众口交誉。作为编导家,马卡洛娃自1980年开始,曾先后为美国芭蕾舞剧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瑞典皇家芭蕾舞团和米兰的斯卡拉剧院复排上演了俄国古典芭蕾舞剧《舞姬》,并为伦敦节日芭蕾舞团复排上演了另外一部俄国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使欧洲的观众能够亲睹正宗的俄国芭蕾。1988年,她在基洛夫芭蕾舞团的伦敦演出季上登台,与该团的青年表演家K.扎克林斯基一道成功表演了《天鹅湖》二幕中的《白天鹅双人舞》;翌年,她则返回祖国,与该团在基洛夫大剧院同台共舞,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1979年,她出版了自传。

鲁道夫·努里耶夫是奥地利籍前苏联芭蕾表演家,更是“20世纪最伟大的芭蕾男演员之一”。1938年生于列车之上,家庭为鞑靼血统,1993卒于巴黎。早年,他在家乡乌法学舞,17岁只身闯进列宁格勒,考入大名鼎鼎的基洛夫剧院芭蕾舞学校,插班随名师A.普希金深造,同时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毕业时一举夺得莫斯科国际芭蕾大赛的金奖。加盟基洛夫芭蕾舞团后,他立即以强悍的技术和非凡的气势独占鳌头,成为该团的领衔男主演之一。1961年,他随基洛夫芭蕾舞团赴巴黎演出后留在西方,与英国芭蕾巨星M.芳婷的配合默契和交相辉映在整部芭蕾舞史上传为佳话,更被欧美舞评家们誉为“用鞑靼人的热血融化了芳婷这朵玉洁冰清的英国玫瑰”。与此同时,他除任意驰骋于各大时期的传统芭蕾经典剧目中之外,亦在G.巴兰钦、F.阿希顿、K.麦克米伦、R.佩蒂、M.贝雅、F.弗林特、R.范·丹茨格等现代芭蕾和M.格莱姆、G.泰特利、P.泰勒等现代舞编导大师们的经典作品和度身创作中,表演了各式各样的角色,其年轻气盛的男性魅力和烈焰一般的戏剧表演,不仅成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热衷的话题,而且激励了新一代优秀男舞者们的脱颖而出,并由此彻底地改变了20世纪芭蕾的整体面貌。与此同时,他亦陆续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美国芭蕾舞剧院、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团、伦敦节日芭蕾舞团、瑞典皇家芭蕾舞团复排了大批古典和现代风格的苏俄经典芭蕾舞剧和舞段,并于1983年出任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为该团新编了《坦科雷蒂》(1966)、《曼弗雷德》(1979)、《暴风雨》(1982)、《白色组曲》(1984)、《华盛顿广场》(1985)、《灰姑娘》(1986),购买版权上演了M.堪宁汉、T.泰勒、J.罗宾斯等美国现代舞和现代芭蕾编导大师的经典剧目,特邀了M.马兰、K.阿米塔奇、W.福赛斯等当代舞和当代芭蕾编导大师为该团度身创作,更使破格提拔S.吉扬等芭蕾新秀为最高等级的明星主演得以制度化,进而使该团重新回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上。他曾于1962年在伦敦出版了带有大量黑白照片的自传,而到晚年则开始指挥乐队,并主演百老汇歌舞剧,尝试丰富多彩的演艺生涯。

米哈伊·巴里什尼科夫可谓又一位“20世纪最伟大的芭蕾男演员”。1948年,他生于前苏联拉托维亚加盟共和国首都里加,早年在家乡学舞,后考入位于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剧院芭蕾舞学校,随名师A.普希金深造,19岁毕业时加盟基洛夫芭蕾舞团,先后在瓦尔纳和莫斯科国际芭蕾大赛荣获金奖,迅速晋升为该团的男主演后,有机会在前苏联现代芭蕾编导大师L.雅科勃松、K.谢尔盖耶夫、N.卡萨特金娜和V.瓦西廖夫夫妇分别为其度身创作的芭蕾独舞《维斯特里》(1969)、芭蕾舞剧《哈姆雷特》(1970)和《创世记》(1971)中,扮演了标题人物和后者中的亚当,其芭蕾明星的天赋和光彩由此得到初步的展露。1974年,他随团赴加拿大演出时留在西方,先后在欧美各大芭蕾舞团出任客席男主演,尤其是同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美国芭蕾舞剧院和纽约市芭蕾舞团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更曾主演过现代芭蕾大师J.罗宾斯的新作《四季》(1978)、《作品第19号》(1978)。作为世界一流的芭蕾男演员,他曾先后同G.科克兰、N.马卡洛娃等当红芭蕾女明星同台共舞,并在P.泰勒、M.格莱姆、A.艾利等美国现代舞大师的舞蹈团主演角色。1980年起,他出任美国芭蕾舞剧院的艺术总监兼男主演长达九年,其间不仅复排上演了《吉赛尔》(1980)、《灰姑娘》(1983)和《天鹅湖》(1988)这3部经典芭蕾舞剧,而且还特邀了各类风格的编导大师为自己和该团度身创作,其中尤以美国后现代舞大师T.萨普1976年为他创作的爵士芭蕾《横冲直撞》最让他得心应手,更首开了芭蕾、现代和爵士三种舞蹈水乳交融之先河。巴里什尼科夫曾主演过《转折点》(1977)、《白夜》(1985)、《舞者们》(1987)这三部舞蹈故事片和百老汇戏剧,更经常出现在美国的电视节目中,历来备受业内专家和普通观众的好评,其技术超群,乐感出众,形象塑造惟妙惟肖,以及能在舞台上和镜头前均泰然自若、挥洒自如的表演天赋,每每令人叹为观止。1990年,他创办了“白橡树舞蹈项目”这个现代舞团,不但再次冲破了自己作为古典芭蕾演员的局限,而且极大地普及和推广了现代舞这个20世纪的新舞种。

阿丽西娅·阿隆索1921生于古巴首都哈瓦那,是20世纪为数不多、出类拔萃的浪漫派芭蕾表演艺术家之一,更是整部芭蕾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人物。少年时代,她曾前往西班牙学习过弗拉门科舞,随后在哈瓦那社会音乐艺术学院、纽约的美国芭蕾舞学校和伦敦,拜A.费德洛娃、M.福金、V.沃尔科娃等名师学习芭蕾,专业芭蕾生涯则始于1937年在哈瓦那演出的《天鹅湖》。作为20世纪最具国际知名度的芭蕾表演家之一,阿隆索的无与伦比完全是同她的传奇经历成因果关系的:19岁那年,正当她步入人生的花季和芭蕾的生涯之际,却意外地遭遇了由视网膜剥离造成的近乎失明,但她毫不气馁,通过超常的刻苦和加倍的用功,确保了自己能在芭蕾舞剧这种“高精尖”的表演艺术圈里持续精进,凭借着自己的过人敏锐和钢铁的意志,不仅跳遍了“浪漫”和“古典”这两大时期的全部经典芭蕾剧目,被誉为需融高难技术和精彩表现于一体的“最佳吉赛尔之一”,而且在现代芭蕾编导大师们如G.巴兰钦的《主题与变奏》、A.图德的《潜流》、A.德米尔的《秋江传说》中原创并首演了主要舞段或角色,更以燃烧了半个世纪仍不见衰减的激情,将其表演生涯一直延续到了古稀之年,取得了许多明眼人都无法奢望的辉煌成就,成为500年世界芭蕾史上绝无仅有的奇人,创造出他人完全无法企及的人间神话!作为古巴芭蕾的缔造者,阿隆索1948年回到祖国,从一无所有起步,开始了为古巴芭蕾艺术创业的艰难历程——她先后以自己的名字创建了芭蕾舞团和舞校,1959年,该团因实行了国有化而得到政府的全额资助,成了今天的古巴国家芭蕾舞团,进一步实现了她用芭蕾报效祖国,逐步改善同胞文化生活的人生理想。在她半个世纪的孜孜不倦和精心调教下,古巴国家芭蕾舞团的水准不断提升,并逐渐成为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支芭蕾生力军,而在西方芭蕾史学家的眼里,古巴的芭蕾经过50多年的努力,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把地道的法兰西浪漫情怀、绝顶的俄罗斯旁腿高抬、耀眼的意大利脚下华彩、本能的黑非洲生命澎湃、原始的印第安跳舞状态、火暴的西班牙斗牛气派、赤裸的拉丁人男欢女爱,连同古巴人那血肉丰盈的动感和出类拔萃的乐感,完美地融入到了阿隆索那过人的执着和超人的活力之中!作为芭蕾编导家,阿隆索编导的作品中以《蒂娜佳》《勃拉姆斯的题与变奏》《利狄亚》等为代表作;而作为教育家,她培养出来的J.M.卡雷诺、C.阿科斯塔等芭蕾巨星,如今则已坐镇美国芭蕾舞剧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等世界一流芭蕾舞团,进而有可能将古巴芭蕾的卓越风采带到了世界各地。


扯蛋

难过

支持

鲜花

超赞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