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舞蹈学院-舞蹈网 首页 教学 舞蹈史论 查看内容

西方舞蹈通史 第七讲 第一节 现代芭蕾

2015-3-11 10:50| 发布者: 青藤| 查看: 24163| 评论: 0
摘要: 西方舞蹈通史 第七讲 第一节 现代芭蕾


杰罗姆·罗宾斯素有“最伟大的美国本土芭蕾编导家”之誉,他1918年生于纽约这个“世界艺术之都”,早年曾广泛涉猎过舞蹈、音乐和戏剧,19岁在犹太剧院登台,从话剧和歌舞剧走进芭蕾,并开始了编导生涯。1944年,他的处女作《异想天开》在美国芭蕾舞剧院一炮打响,扩展后的歌舞剧《锦城春色》则更是令人刮目,从而为他在芭蕾舞和百老汇这两个领域中自由驰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9年,他加盟纽约市芭蕾舞团,辅佐巴兰钦出任副团长10年,此后为施展其多样的才华而卸任,但始终将该团作为自己的固定基地,并为它创作了《樊笼》(1951)、《牧神的午后》(1953)、《集会上的舞蹈》(1969)、《在夜间》(1970)、《戈尔德堡变奏曲》(1971)、《雅歌安魂曲》(1972)、《G调钢琴协奏曲》(1975)、《作品19号:梦幻者》(1979)、《四季》(1979)、《格拉斯组曲》(1983)、《艾夫斯组歌》(1988)等大批脍炙人口的现代芭蕾佳作。与此同时,他还曾为美国芭蕾舞剧院等舞团,以及N.马卡洛娃和M.巴里什尼科夫等芭蕾明星度身创作过《相互作用》(1945)、《另一些舞蹈》(1976)等上乘之作,并且在百老汇和好莱坞大显身手,先后为《国王与我》(1951)、《铃儿响叮当》(1956)、《吉普赛》(1959)、《妙女郎》(1964)、《屋顶上的小提琴手》(1964)编舞,连编(舞)带导(演)了《西区故事》,甚至双编(剧、舞)带导(演)了《小飞侠》(1954)等歌舞剧,尤其是《西区故事》1962年曾荣获奥斯卡导演与编舞两项大奖,其最大的贡献是把芭蕾、现代舞、爵士舞、交谊舞和轻歌曼舞易如反掌地融成了一体。

尤里·格里戈洛维奇是前苏联交响化戏剧芭蕾的代表人物,1927年生于列宁格勒,19岁毕业于基洛夫剧院芭蕾舞学校,加盟基洛夫芭蕾舞团后,在许多芭蕾舞剧中担任技术高难的重要角色。1957年,他开始编导生涯,为该团创作了芭蕾舞剧《宝石花》(1957)和《爱情的传说》(1961),继而出任芭蕾大师。1964年,他调任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团长和首席编导长达31年,重排或新编了芭蕾舞剧《睡美人》(1965、1973两个版本)、《胡桃夹子》(1966)、《天鹅湖》(1969)、《雷蒙达》(1984)、《吉赛尔》(1986)、《宝石花》(1965)、《爱情的传说》(1965)、《伊凡雷帝》(1975)、《安加拉河》(1976)、《罗米欧与朱丽叶》(1979)、《黄金时代》(1982),其中的《斯巴达克》(1968)以其撼人心魄的戏剧张力和摧枯拉朽的磅礴大气为世界芭蕾舞坛重振起久别了的阳刚之风,并当然地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芭蕾舞剧经典代表作。在位30余年,他使得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不仅能在原有的巍巍雄风之上,平添了几分典雅和细腻,而且成功地融合了“戏剧芭蕾”与“交响芭蕾”的各自优长,因而确保了它能在世界芭坛之巅始终风风火火,充分证明了自己作为融会古今芭蕾精华的卓越才华。

汉斯·范马南1932年生于荷兰阿姆斯特尔芬,早年曾随S.嘉斯克尔、F.阿德雷和N.基斯学舞,1951至1959年先后加入发表会芭蕾舞团、阿姆斯特丹歌剧院芭蕾舞团和R.佩蒂的巴黎芭蕾舞团,1960年成为新创立的荷兰舞蹈剧院的创始成员、重要编导家和联席艺术总监,1970年离任后,作了三年自由身编导家,1973年任荷兰国家芭蕾舞团驻团编导家和芭蕾大师,直到1987年。1988年,他重返荷兰舞蹈剧院任驻团编导家。此外,他还活跃在英国皇家芭蕾舞团、荷兰斯卡皮诺芭蕾舞坛、德国杜塞尔多夫芭蕾舞团、科龙舞蹈论坛、慕尼黑州立歌剧院芭蕾舞团、美国宾夕法尼亚芭蕾舞团和瑞士巴塞尔芭蕾舞团。40多年来,他先后创作了《三乐章交响曲》(1963)、《无声的论文》(1965)、《速写五幅》(1966)、《大赋格曲》(1971)、《达芙妮与克罗埃组曲第2号》(1972)、《高贵而感伤》(1975)、《乌木协奏曲》(1976)、《无词歌》、《五首探戈》(均为1977)、《活着》(1979)、《钢琴变奏曲》(1980)、《荷兰交响曲》(1987)、《黑蛋糕》(1989)、《幻想曲》(1993)、《为荷兰而作的三个舞段》(1997)等等。作为主体风格,他一贯追求以动作为本体、以舞者为核心、纯形式的舞蹈,而从不使用叙事结构或者戏剧事件,但男女间的矛盾冲突在其中却比比皆是。除了编舞之外,他还是一位专业水准的摄影家,并多次举办过摄影个展。

鲁迪·丹茨格是另外一位荷兰芭蕾大师,1933年生于阿姆斯特丹,早年随S.嘉斯克尔学习古典芭蕾,后期深受美国现代舞大师M.格莱姆的影响,由此形成了“当代芭蕾”兼容并蓄的基本特征。1952年,他随发表会芭蕾舞团首次登台亮相;该团1954年发展成为荷兰芭蕾舞团,他亦一路紧跟,直到1959年独立出去,参与创办了荷兰舞蹈剧院。1960年,他返回已改名的荷兰国家芭蕾舞团,1969年和1971年先后出任该团的联席团长和唯一团长。1991年,他从团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仅出任驻团编导,直到1994年彻底离开,开始一个崭新的写作生涯。作为编导家,他的创作活动不仅局限于荷兰,而且经常应邀前往英国的兰伯特芭蕾舞团、皇家芭蕾舞团、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美国的哈克尼斯芭蕾舞团、美国芭蕾舞剧院、以色列的巴特·多尔舞蹈团等各国的舞蹈团,以客席编导家的身份从事创作,由此推出了大批的当代芭蕾,其中有不少经常被其它舞团购买版权,复排上演。这些作品大多是他与舞者出身的舞美设计师V.沙伊克,以及主要演员们密切合作的产物,其主要特征包括:创作灵感大多来自他个人的体验和感情,音乐往往来自20世纪的作曲家,而动作语汇则以古典学院派芭蕾为基础,然后根据需要大量地吸收现代舞;代表作有《夜之岛》(1955)、《家族圈》(1958)、《密林深处》(1961)、《瞬间》(1968)、《墓志铭》(1969)、《时间绳索》(1970)、《彩绘鸟》(1971,率先使用了电影作为辅助)、《在此歇息:夏日的一天》(1973)、《四首最后的歌》(1977)、《生命》(1979)、《宁碎不屈》(1987)、《更新换代》(1994)等等,而首次引起国际瞩目的作品则是《一位故去少年的丰碑》(1965),其深刻的心理洞察力成为他随后作品的基调。


扯蛋

难过

支持

鲜花

超赞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