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舞蹈学院-舞蹈网 首页 教学 舞蹈史论 查看内容

西方舞蹈通史 第七讲 第一节 现代芭蕾

2015-3-11 10:50| 发布者: 青藤| 查看: 24178| 评论: 0
摘要: 西方舞蹈通史 第七讲 第一节 现代芭蕾



中期阶段:

中期的代表人物分布在美国、法国、英国与前苏联这四个国家。

作为现代芭蕾“中期阶段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乔治·巴兰钦在芭蕾事业上的稳步发展和持续辉煌应该是他长达50年的“美国时期”。1933年,他应美国学者L.科斯坦之邀前往这片新大陆,携手创办了美国芭蕾舞校和美国芭蕾舞团,后者即今日的纽约市芭蕾舞团。在整整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以超乎寻常的激情与出类拔萃的智慧,将俄国古典芭蕾的优秀传统与美国现代文化的巨大活力融会贯通,优质高产地创作了425个大小作品,其中包括为歌剧、歌舞剧和歌舞片编导的舞蹈,更有大批现代芭蕾的代表作,由此逐步完善了“交响芭蕾”的编舞方法,并为美国芭蕾学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整部芭蕾历史在20世纪的突飞猛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既有《小夜曲》(1934)、《巴洛克协奏曲》(1941)、《四种气质》(1946)、《辉煌的快板》(1956)、《竞赛》(1957)、《星条旗》(1958)、《珠光宝气》(1967)、《有谁在乎?》(1970)这种玉洁冰清、超凡脱俗,代表其主要成就的交响芭蕾,也有《圆舞曲》(1951)、《爱之歌圆舞曲》(1960)、《茨冈舞曲》(1975)、《夏空舞曲》(1976)、《维也纳的圆舞曲》(1977)、《大卫同盟舞曲》(1980)这种天旋地转、淋漓酣畅的舞曲芭蕾,而《仙女之吻》(1937)、《俄狄甫斯》(1948)、《火鸟》(1949)、《仲夏夜之梦》(1962)这种涉及男女情事的芭蕾舞剧则不仅为数寥寥,而且在处理两性纠葛方面亦显示出日益清淡的趋势,不仅表现出身为严肃艺术家的高雅品位,而且促使其在舞蹈动作的开掘和自律美学的探索方面作出更加突出的成就。在美国《舞蹈杂志》主办的《20世纪十大舞蹈经典排行榜》上,巴兰钦一人的作品就有5部之多,它们依名次的先后分别是《竞赛》、《阿波罗》、《小夜曲》、《浪子回头》、《四种气质》;换句话说,巴兰钦一人独占了20世纪整个西方舞蹈的半边天!

身为中期的代表人物,谢尔盖·李法曾是佳吉列夫俄国芭蕾舞团的明星男主演,随后更成为“法国现代芭蕾的首席缔造者”,1905年生于乌克兰的基辅,1986年卒于瑞士洛桑。早年,他在家乡随尼金斯卡学舞,18岁加盟佳吉列夫的芭蕾舞团,先后在尼金斯卡的《兰色的列车》(1924)、马辛的《微风与花神》(1925)和巴兰钦的《阿波罗》(1928)、《浪子回头》(1929)等不同风格的作品中创造过角色,并成为同代人中杰出的表演家。1929年,他开始了编导生涯,同年在巴兰钦的推荐下,出任了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并兼任明星演员长达25年之久,从而使该团舞者的阵容更加规范、技术更加强悍,并新增作品达百余部之多,由此促使法国的芭蕾艺术自19世纪中叶以来首次得到复兴。与其他编导家不同的是,他创作的作品中有不少是由自己主演的,如《普罗米修斯的创造》(1929)、《伊卡洛斯》(1935)、《裸体国王》(1936)、《凯旋的大卫》(1937)、《亚历山大大帝》(1937)、《奥里安妮与爱情王子》(1938)、《雅歌》(1938)、《骑士与小姐》(1941)、《白色组曲》(1943)、《海市蜃楼》(1944)等。此外,他还于1947年创办了巴黎舞蹈学院,并将其升格为舞蹈大学,从而为舞蹈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作为舞蹈作家,他更是相当多产,先后出版了舞蹈著作25部,其中的《编舞宣言》(1935)、《论学院派舞蹈》(1949)、《论编导》(1952)等,曾对当时的芭蕾创作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而《俄国芭蕾史》(1939)、《佳吉列夫》(1939)、《维斯特里:舞蹈的上帝》(1950)和自传《我的生活》(1965)等史学著作,则为我们了解不同时期的芭蕾史提供了鲜活的依据。

弗雷德里克·阿希顿是英国芭蕾学派的重要奠基者,1904年生于拉丁美洲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一个英国家庭,1988年卒于英国艾伊。青少年时代,他曾先后在秘鲁的利马和英国的多弗接受基础教育,高中毕业后前往伦敦作出口贸易,晚至20岁才开始学舞,原因则全在于14岁那年曾有幸亲睹了巴甫洛娃那美伦美奂的表演,而随后又看到了佳吉列夫俄国芭蕾舞团的风采。他的创作天赋当即得到老师兰伯特的赏识,并因此走上了编导之路,22岁那年便推出了自己的处女作《时髦的悲剧》(1926)。在为多家芭蕾舞团编舞之后,他1935年加盟维克·威尔斯芭蕾舞团35年,直至1970年退休,历任编导、首席编导、副团长和团长,亲身经历并鼎力推动了该团从萨德勒的威尔斯芭蕾舞团发展壮大到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全部历程,不仅使该团一跃成为能与历史悠久的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基洛夫芭蕾舞团、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以及在相同时期起步的纽约市芭蕾舞团、美国芭蕾舞剧院这些论水准世界一流、论风格包括古典和新古典在内的芭蕾团体并驾齐驱,并逐步形成了英国学派芭蕾那优美、流畅、抒情、典雅、高贵、多样的主体风格。他的代表作可谓种类繁多,其中既有《交响变奏曲》(1946)、《谜语变奏曲》(1968)、《圆舞曲》(1958)等注重音乐质感和结构的交响芭蕾,也有《约会》(1933)、《溜冰者》(1937)、《婚礼花束》(1937)、《向女王致敬》(1953)、《玲珑剔透》(1965、1966)等包含情节线索却不纠缠故事内容的主题芭蕾,以及《仙女之吻》(1935)、《灰姑娘》(1948)、《达芙妮与克罗埃》(1951)、《希尔维娅》(1952)、《水中仙女》(1958)、《关不住的女儿》(1960)、《两只鸽子》(1961)、《茶花女》(1963)、《乡村一月》(1976)等写实主义浓重的大中型芭蕾舞剧,因而能在各种趣味的广大观众面前获得一致的青睐。

安东尼·图德是心理芭蕾的创始人,1908年生于伦敦,1987年卒于纽约。他19岁开始学舞,1930年加盟兰伯特芭蕾舞团作演员兼任团长助理,编导并主演的《丁香花园》(1936)、《黑色的挽歌》(1937)至今仍在上演,前者更被誉为“心理芭蕾”的开山之作。此后,他独立组团,留下喜剧芭蕾《盛大演出》(1938)常演常新。1939年移居纽约,在美国芭蕾舞剧院任编导,10年里创作了《火柱》(1942)、《罗米欧与朱丽叶》、《朦胧之光》(均为1943)、《潜流》(1945)、《风影》(1948)等风采各异的作品。随后,他还陆续任职瑞典皇家芭蕾舞团、纽约市芭蕾舞团、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团,创作了《茶花女》(1951)、《赞美诗》(1950)、《地狱中的奥芬巴赫》(1954)等芭蕾。1950年,他又出任大都会歌剧院芭蕾舞校校长,并在朱利亚德音乐学院舞蹈系从事芭蕾教学。从1974年到逝世,一直任美国芭蕾舞剧院艺术副指导,新作中的双人舞《落叶》(1975)同样由不少芭蕾舞团搬上舞台。

罗斯季斯拉夫·扎哈罗夫是前苏联戏剧芭蕾的代表人物之一,1907生于俄国阿斯特拉罕,1984年卒于莫斯科。18岁那年,他从基洛夫剧院芭蕾舞学校毕业时,先后在乌克兰的哈尔科夫芭蕾舞团和基辅芭蕾舞团作演员四年,然后进入列宁格勒戏剧专科学校话剧导演系深造,毕业后则加盟基洛夫芭蕾舞团出任编导,由他根据普希金同名长诗改编的芭蕾舞剧《巴赫奇萨拉伊的泪泉》(1934)旗开得胜,并从此青史留名。1936年,他调往莫斯科,先后在大剧院出任芭蕾舞团团长和芭蕾舞校校长,其间还在卢纳察尔斯基戏剧学院出任教授,并陆续完成了《高加索的俘虏》(1938)、《村姑小姐》(1946)和《青铜骑士》(1949)这个“普希金系列”现代芭蕾舞剧的创作。此外,他还创作了《幻灭》(1935)、《意大利的天空下》(1952),重编了《灰姑娘》(1945)、《红罂粟花》(1949)等现代芭蕾舞剧。作为首批尝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话剧体系的前苏联编导家,他高度重视舞剧的戏剧结构和心理体验,努力塑造感人肺腑的艺术形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扎哈罗夫对芭蕾舞剧发展所作的卓越贡献中,还包括出版了《编导艺术》(1954)、《关于舞蹈的对话》(1963)、《编导与演员的合作》(1967)、《编导手记》(1976)和《说舞》(1977)共五部舞蹈书籍,充分体现出一位芭蕾编导家在非文字与文字语言两方面的深厚修养。


扯蛋

难过

支持

鲜花

超赞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