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舞蹈学院-舞蹈网 首页 教学 舞蹈史论 查看内容

西方舞蹈通史 第七讲 第一节 现代芭蕾

2015-3-11 10:50| 发布者: 青藤| 查看: 24177| 评论: 0
摘要: 西方舞蹈通史 第七讲 第一节 现代芭蕾


亚历山大·高尔斯基是“前苏联现实主义戏剧芭蕾的奠基人之一”,1871年生于圣彼得堡,1924年卒于莫斯科。1880年,他就读于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学校,1889年毕业时加盟该剧院的芭蕾舞团作演员,1895年晋升为独舞演员,翌年开始作为芭蕾大师P.热德特的助手从事教学,并以舞谱专家V.斯捷潘朋友的身份,确保了这个舞谱体系完整地进入了该校的教学。1898年,他前往莫斯科大剧院,根据舞谱记录的圣彼得堡版本,复排了《睡美人》。1989年,他在使用舞谱记录了自己的创作之后,为芭蕾舞学校的日场演出编导了《克洛林达》和《山中仙女之王》。1900年,他正式迁居莫斯科,出任了大剧院芭蕾舞团的主要演员和排练教师,同年复排了自己版本的《唐·吉诃德》,由此实现了其在大型“戏剧结构-情节芭蕾”舞剧方面的创作理想。1901年,他复排了《天鹅湖》和《小驼马》,翌年又编导了《古杜尔的女儿》(即以往的《爱丝美拉达》和后来的《巴黎圣母院》)。其他作品有《魔镜》、《法老的女儿》(均为1905)、《练习曲》(1908)、《萨拉姆波》(1910)、《爱来得快》(1913)、《欧尼斯与彼得罗尼厄斯》(1915)、《第五交响曲》(1916)、《斯坦卡·拉金》(1918)、《莎乐美之舞》(1921)、《爱神丘比特》(1922)和《维纳斯壁画》(1923),以及复排的大批经典芭蕾舞剧。1911年,他在伦敦的阿尔哈姆布拉剧院,为隆重的加冕典礼,上演了芭蕾《舞蹈之梦》。前苏联的芭蕾史学家们公认他作为芭蕾改革家的历史地位“不低于福金”。

费多尔·洛普霍夫1886年生于圣彼得堡,1973年卒于列宁格勒。作为俄国-前苏联的芭蕾表演家、编导家和教育家,前苏联现代芭蕾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年同样就读于马林斯基剧院的芭蕾舞学校,1905年毕业时加盟该剧院的芭蕾舞团,成为该团杰出的性格舞演员之一。1909年,他前往莫斯科,随A.高尔斯基深造。作为舞者,1910年曾随巴甫洛娃前往美洲巡演,但一生的主要时光仍是在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度过的,并曾于1922-1930、1944-1947、1955-1958年,三度出任该团团长。其青史留名的主要业绩则是在1921年,与理论家Y.斯洛尼姆斯基携手,举办了“青年芭蕾舞团的夜间系列演出”,为新一代编导家的脱颖而出提供了自由的空间。1931到1936年,他还出任过列宁格勒小剧院芭蕾舞团的首任团长。作为编导家,他自1916年开始编舞,在同辈人中成为开舞蹈新风的先锋派编导家之一,因而每每引起争议,但依然以“为编导家创作的编导家”这种身份而备受尊重。与此同时,他也享有“古典传统守护者”之盛誉,因为由他复排的《睡美人》、《雷蒙达》、《胡桃夹子》、《假面舞会》、《葛蓓丽娅》、《天鹅湖》等经典芭蕾舞剧历来为人所称道,并流传至今。此外,他还新编了《火鸟》(1921)、《舞蹈交响曲》(又名《伟哉苍穹》1923)、《红色旋风》(1924)、《冰美人》(1927)、《雷电》(1931)、《闪光的溪流》(1935)、《塔拉斯·布尔巴》(1940)和《展览会上的图画》(1963)等作品。作为教育家,他自1962到1967年曾出任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编导系主任,并出版了《伟大的创造——〈舞蹈交响曲〉》(1923)、《芭蕾之路》(1925)、《芭蕾60年》(1966)和《编导自白》(1971)共四部专著。

卡西扬·格列佐夫斯基俄国-前苏联现代芭蕾历史上的又一位重要的芭蕾表演家、编导家和奠基人,1892和1970年生卒于莫斯科。他曾先后学舞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1909年毕业时加盟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翌年调入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他常为N.巴列夫的“蝙蝠歌舞酒吧”编舞,因长期大胆推出实验性颇强的作品,并在其小型作品中大量使用变形动作而独树一帜,备受瞩目,由此极大地鼓舞巴兰钦等新一代的编导家。1920年代初,他为自己的莫斯科室内芭蕾舞团创作了《莎乐美》、《牧神》(均为1922)等作品,并根据俄罗斯作曲家斯克里亚宾、普罗科菲耶夫等人的作品编导了不少颇有争议的舞蹈,如《纯舞蹈练习曲》(1923)、《美男子约瑟夫》《1925》、《旋风》(1927),最后导致自己不得不辞职。但他的才华依然确保了自己能在不同场合,继续从事各类创作,其中包括在莫斯科音乐厅编排的轻歌舞。作为出身于两大古典芭蕾舞团的编导家,他当然也曾奔波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两大舞蹈之都,以及哈尔科夫、名斯克、杜尚别等其他前苏联的城市,重编和新编过一些属于主流的作品,如《波洛伏齐人之舞》(1933)、《睡美人》(1935)、《巴赫齐萨拉伊泪泉》(1939)、《两朵玫瑰》(1940)、《斯克里亚宾组曲》(1962)、《雷里与梅吉南》(1964)等等,并出版了专著《俄罗斯民族舞的各种形式》(1964)。

阿格丽彼娜·瓦冈诺娃不仅是俄国芭蕾表演家、教育家、舞校校长和舞团团长,更是俄罗斯古典芭蕾的集大成者和前苏联现代芭蕾的奠基人。1879年,她年生于圣彼得堡,1951年卒于列宁格勒。在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学校,她师从诸位芭蕾名师,18岁毕业时加盟该剧院芭蕾舞团,可惜长期怀才不遇,其超人的技术天赋无人赏识,直到告别舞台前才晋升为女主演。1919年起,她先后在母校(当时已易名为列宁格勒芭蕾舞校)任教员和校长,主要教授提高班和教学法,并在集大成的基础上发展出“瓦冈诺娃芭蕾教学体系”,编写出教材《古典芭蕾基础》(1934),培养出M.谢苗诺娃、G.乌兰诺娃、T.维切斯洛娃、N.杜金斯卡娅、A.谢列斯特、I.科尔帕科娃等大名鼎鼎的芭蕾表演家和V.沃尔科娃等成绩显赫的芭蕾教育家,影响则遍及全世界,尤其是前苏联和各个东欧国家。1957年,该校易名为“瓦冈诺娃舞蹈学校”,以表彰她在芭蕾教育上的卓越成就。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创作了《巴黎的火焰》(1932)、《巴赫奇萨拉伊的泪泉》(1934)这两部前苏联现实主义芭蕾舞剧的代表作,全力复排上演了《天鹅湖》(1933)、《艾丝美拉达》(1935)这两部经典芭蕾舞剧的代表作,并亲自动手编排了许多展示性的小作品,为俄罗斯与前苏联优秀芭蕾传统的承上启下作出了卓越贡献。


扯蛋

难过

支持

鲜花

超赞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