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舞蹈学院-舞蹈网 首页 教学 舞蹈鉴赏 查看内容

舞剧《女娲》补物质的天 也补人类自我的天

2014-10-26 10:07| 发布者: 青藤| 查看: 2467| 评论: 0|原作者: 乔燕冰
摘要:  从引縆绳人造就天地众生,到手舞足蹈教人蹒跚学步;从女娲和伏羲交颈而眠示男女欢爱,教 人类繁衍,到女娲补天救天下子民于水火,播撒人间大爱,不拘泥于舞种归属,不限制于戏剧规定,不负累于技术展示,舞剧《女 ...
 


从引縆绳人造就天地众生,到手舞足蹈教人蹒跚学步;从女娲和伏羲交颈而眠示男女欢爱,教 人类繁衍,到女娲补天救天下子民于水火,播撒人间大爱,不拘泥于舞种归属,不限制于戏剧规定,不负累于技术展示,舞剧《女娲》的舞台上, 30余位舞者身随心动,用肢体开放性诠释无限意味与可能。

  在《女娲》中,极为少见的集体双人舞充满舞台。头部的耳鬓厮磨、上身的交织缠绵,似有还 无、欲语还羞, 16对动作难度一模一样的集体双人舞,将蓬勃生命力交付于中国文化特有的含蓄性书写,在太多创作技术与写实性肢体为人性祛魅的当下,这样的呈现无疑成全了 艺术的完满复魅。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

  9月9日,女娲的故乡、山西省长治市重磅推出该市第一部大型原创舞剧《女娲》,观演中,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这句名言不时回荡在记者脑际……

  时代飞速发展到今天,回望抟土造人的人类生命原点,我们可以获得什么?艺术疾速演进到当下,还可以用怎么样的方式再去讲述那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 关的那个世界最初的故事?于时代、于艺术,或许今天的我们太需要寻找某种依托,在全新探索中获得一种回归,这也或许正是由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罗斌亲自操刀 担纲编剧,著名新锐编导杨威倾力执导的这一全新版《女娲》原初诉求。而作品由此生成的无限思考与解读空间,亦是让观看首演的众多专家为该作品动容之所在。


  召回中国艺术的写意精华
  洁白的幕布似肃穆的苍穹,一线裂缝劈开天地,像一只深邃的眼睛,开启了天地之窗,宇宙洪荒顿现。孤独的女娲,张开世界第一双眼睛,怀着世间第一份爱,造世间万物,护寰宇苍生……

  一改反复铺垫,再将捂着的主角隆重推出的舞剧创作惯例,正如这个开门见山、直切主角的开场,全剧没有繁琐的结构,没有写实的叙事,没有复杂的冲突,古老经典的女娲创世神话,只在造人、繁衍、天塌、补天这四个段落的肢体语汇中一气呵成,连贯而现。

  60分钟,四大段落,不分幕,在中国的舞剧中,这样简捷明快的结构呈现手法极为少见。多位圈内专家直呼够大胆、够独特,而主创强烈的实验精神由此亦凸显。

  “我是想探索舞剧结构上的变化,西方现在几乎没有原来意义上大的、叙事性舞剧创作了,而我们中国舞剧观众一直较习惯于故事、人物、情节等东西, 但是和西方舞蹈艺术一定意义上的接轨是必须要经历的,怎么能把两种舞蹈艺术有机转换,而不是生硬地完全借鉴西方的东西,这就需要中国文化有自己的当代性阐 释,也许这就是我们对当代性的一种探索,所以我希望要有自己民族文化的根,同时又不是原来那种亦步亦趋地对传统文化的复归、复制。 ”罗斌坦言作为编剧大胆探索的内在动因。

  不走惯常的叙事和线性思路,其实是罗斌与编导杨威一拍即合的创作冲动。以舞剧《红梅赞》为代表斩获文华大奖等诸多殊荣的杨威,创作不按常理出牌 在圈内人所共知,这使合作极易达成共识:突出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和主体精神,而不是仅对某一段历史的再现,不框定时间逻辑,而是遵循思维逻辑……

  习惯了中国舞剧或宏大叙事或事无巨细的常规戏剧结构风格,《女娲》这种淡化叙事,以浪漫抒情,抽象而散点式意象构建起一个宏观故事框架,完成主体意象性的结构的大写意创作笔法,让专家们甚为推崇。

  在《舞蹈》杂志副主编张萍看来,消解中心情节和结局的舞剧《女娲》的文本结构,更像一种诗化创作。没有强烈戏剧冲突,但原始神话中天与人、人与自然意志上的宁静与冲突,和谐与不和谐,有机地构成了该剧内在的结构。

  的确,在四段体中,除了火神与水神大战造成天塌外,基本没有戏剧矛盾冲突。对于这样的写意性、淡化情节的创作理念极其认同的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 教授肖苏华指出,这种世界已是很流行的创作方式,正是许多走不出自我藩篱的中国编导创作的盲区。 “因为舞剧有一个定式,即戏剧矛盾冲突推动舞剧发展,实际上舞蹈完全可以摒弃原来舞剧繁琐的细节,大量的哑剧,人为制造人物矛盾冲突,尝试象征性、意象 性、写意性的路子。写意性是中国艺术五千年的精华。这样的舞剧创作正在逐渐地找回它的精华,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艺术的精髓。 ”


  见证中国舞剧的一个拐点
  经典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是所有经典再创作的先天依托,而经典必定是不断被以各种方式反复解读的,这也成了所有重塑经典之路上的最大羁绊。 《女娲》何以突破?

  从引縆绳人造就天地众生,到手舞足蹈教人蹒跚学步;从女娲和伏羲交颈而眠示男女欢爱,教人类繁衍,到女娲补天救天下子民于水火,播撒人间大爱, 不拘泥于舞种归属,不限制于戏剧规定,不负累于技术展示,舞剧《女娲》的舞台上, 30余位舞者身随心动,用肢体开放性诠释无限意味与可能。

  “我们的身体不是芭蕾,也不是现代舞,我们面对的是中国的舞蹈演员,中国舞蹈演员的身体常常囿于所学的技术,没有自己独特的、有特色的东西,如 何能真正回归自己的身体,让观众在整合的全方位的身体形式中,关注《女娲》主题的涵义,这是我们所着意的。 ”杨威告诉记者,无论结构、语言还是舞美,写意和简洁都是其中心定位,以期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如何用身体表述上。 “可能是看到太多浮躁,近两年的创作希望沉静下来,抛掉浮华,关照自己的身体” ,追求单纯是杨威注入创作的核心诉求。

  这样的清新质朴的舞蹈语汇,让对中国舞蹈发展有颇多思考的肖苏华深感欣慰。 “中国舞剧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呈现,但实际上,中国舞剧从世界水平上看相当滞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中国舞剧走到了一个拐点,很多编 导,特别是一些中青年编导,已经开始思考实践,并实现了探索和突破。 《女娲》正充分体现了目前中国舞剧创作中这一较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

  见证中国舞剧的“拐点” ,张萍颇为认同,并从作品中感受到更明晰的创作指向。她指出。舞剧通常有从剧性到舞性和从舞性到剧性两种建设。 《女娲》一改借助剧性冲淡舞性的传统创作,实现了从舞性到剧性建构的典型性探索。

  “过去有一种公认说法是形式为内容服务,其实这种观念完全错误,形式就是内容,内容就是形式。在这点上,包括该作品在内,杨威《红梅赞》 《文成公主》等很多作品做到了形式的本体化。 ”肖苏华如是评价。

  以表现女娲教人类繁衍舞段为例,如何用肢体艺术化呈现,动作的选择设计、意味的附着表达,尺度的拿捏把控等,相信对于所有的舞蹈编导都会是巨大 的挑战。在《女娲》中,极为少见的集体双人舞充满舞台。头部的耳鬓厮磨、上身的交织缠绵,似有还无、欲语还羞,16对动作难度一模一样的集体双人舞,将蓬 勃生命力交付于中国文化特有的含蓄性书写,在太多创作技术与写实性肢体为人性祛魅的当下,这样的呈现无疑成全了艺术的完满复魅。

  事实上,结构与语言之外,专家们感受到了从舞美到灯光、从音乐到服装全方位的“拐点”性新尝试。

  宇宙混沌、天地玄黄、兽皮裹体,树叶遮羞,置身冰冷灰暗甚至死寂的原初世界的蛮荒状态,几乎成为人们对原始先民生命表象的固有认知。而在《女 娲》中,洁白的大幕、通透的背景,梦幻时尚的女娲伏羲,鲜红的火神、碧蓝的水神,以及造形各异、色彩斑斓,近乎时装秀的太阳、月亮、风、雨、云、电、树等 众神形象,几乎是注定会颠覆所有人内心对这一原始人群的心理预设。

  “现代包装下的原始味道” ,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茅慧恰切的概括,仅这让人咋舌的舞美和服装尝试,或许便可以看到创作碰触的传统如何向当代敞开恒久的命题。正如罗斌所言: “其实就像历史学无非是现代史家对历史的一种解释,而且每个新史家都会去重新解释同一个史料,难道艺术不允许吗?正因为可以无穷解释,才给艺术提供了无限 可能。 ”


  补物质的天,也补人类自我的天
  “泱泱华翰,巍巍太行,女娲炼彩石济世补天,太行铸忠魂开创盛世,锻造华夏儿女伟大的中国梦! ”这是演出开始舞台打出的“题与《女娲》 ”字幕。

  将舞剧《女娲》与中国梦相联,在“梦”有些泛滥的当下似乎很容易会有牵强附会之嫌。而事实上,如果说华夏民族繁衍发展的漫漫进程是一个追梦的过程,那么,从女娲抟土造人、开世造物那一刻,又何尝不是民族“梦开始的地方” ?

  “神话,尤其是最早的神话,也是中华民族先民最早的追梦,实际上,只有那时追梦,才造就今年五千年灿烂文化,在今天实现中国梦中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女娲》正是艺术化展示民族的追梦过程。 ”中国舞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导左青由衷地说。

  在左青看来,作品定名为《女娲》 ,而非《女娲补天》 ,亦确定了可以更深入地开掘思想。 “从肢体的蹒跚学步,从步到走,从走到跑,从跑到要飞,在人类群像演绎的过程中,作品主要关注人的形象塑造,使我们在补物质的天同时,实际也在补人类自我 的天。这也是我们复兴民族文化,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的最重要目标。 ”

  “不论凡人还是神,都要经历善与恶、美与丑,都有自己价值取向。一个完善的人,都有一个自我补天的过程。实际上,这也正是该剧最突然的,与一般 的讲一个神话故事最不一样、最有新意、最富探索性的地方。追求艺术最高品格是回归到艺术的本体,回到美与丑,善与恶等基本命题。 ”这是左青的观感。

  而罗斌告诉记者,创作中设定的主体意象就是我们怎么看待女娲,以及她和与她相关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看待这个形象,以及今天反观历史延展中她的文化贡献。借助女娲故事的表象,或许我们都需要回归朴素的生命原初,去探求情感以及生命的内蕴。

  “除了飞天,女娲也是中国人的梦想,从创造人类繁衍生命,助推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她教给人类的是大善、大美、大真、大爱。就像舞剧的结尾,女 娲与伏羲站在人群中,看人类相亲相爱,生活在一片祥和、一个永久美好的梦里,开启大幕渐渐落下,睁开的眼睛渐渐合上,一切都在眼里,一切也都在心里,传递 出来的是,爱大于一切。 ”杨威说。

  “从期待中的躁动,到演出过程中的安静,到结束时的意犹未尽甚至陷入沉思,观众审美是需要引领的,我感动于舞蹈艺术这一特殊的功能和巨大的力量。 ”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艺术指导赵明如是感叹。

扯蛋

难过

支持
1

鲜花

超赞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