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舞蹈学院-舞蹈网 首页 教学 舞蹈史论 查看内容

大唐乐舞神驹:千年前的舞蹈家

2014-9-8 16:06| 发布者: 舞色空空| 查看: 2926| 评论: 0
摘要: 盛唐时期,舞马是宫廷的御用娱乐马匹,它们经过专人特训后,听到音乐时会旋转起舞。这些舞马,在当时被视为盛世祥瑞之物,深受人们喜爱。据史书记载,这种舞马产自于青海,一千五百多年前,建都青海都兰县的吐谷浑国, ...

盛唐时期,舞马是宫廷的御用娱乐马匹,它们经过专人特训后,听到音乐时会旋转起舞。这些舞马,在当时被视为盛世祥瑞之物,深受人们喜爱。据史书记载,这种舞马产自于青海,一千五百多年前,建都青海都兰县的吐谷浑国,曾将它作为通好中原王朝的纳贡之物。记者通过查阅史籍与走访我省著名学者,为大家解开千年前的舞马之谜。

吐谷浑马背立国

吐谷浑既是人名,又是国名。这个强大的草原王国,从建国到兴盛,都与马密不可分。

李朝是我省吐谷浑史研究学者。他介绍,吐谷浑原为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先祖游牧于徒河青山(今辽宁省锦州东北),吐谷浑之所以建国于青海高原,是因为一场小小的马斗。而长达60年的迁徙过程中,吐谷浑率领的一千五百余帐部族不断与经过之地的各族交流、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名噪一时的马文化。

《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最早生活在青海的羌人“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畜牧为业”,当吐谷浑迁徙到青海后,将东北草原的鲜卑人的养马技术与青藏高原的羌人的驯马育马技术结合起来,发展了青海的畜牧业。我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上孙家寨出土的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原始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牛、马、粮食等随葬品,是对羌人驯马育马历史的最好印证。

李朝先生说,吐谷浑以畜牧立国、以贸易兴国,这些无不与他们的马背文明息息相关。因此,千年以后,今人再去追溯吐谷浑的马背文化,意义非常。

一代名驹出青海

9月3日,记者在青海省图书馆查阅到了在兰州大学历史系副研究员樊保良著的《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与丝绸之路》一书。樊保良在书中认为,吐谷浑善于养马,所出产的龙种马和青海骢颇为著名。

“青海周围回千余里,海内有小山。每冬冰合后,以良牝马置此山,至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产得驹,号为龙种,必多骏异。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也。”这是记者在《北史·吐谷浑传》中,查阅到的有关吐谷浑人驯马育马的有关文字。这段话说明了吐谷浑人培育的优良马种青海骢,产于青海湖一带,是以中亚波斯马种与当地马交配而成。李朝先生说,近年来在都兰出土了许多以马为造型的文物,如黄金斗马鞍鞯构件、银质立马、银质卧马等,这些文物中,马的造型栩栩如生,工艺精湛,细部刻画精细,肌理清晰,能制作出如此精致的文物,无不说明吐谷浑人对马的熟悉程度以及喜爱程度。

公元461年,第十二代吐谷浑王拾寅登上历史舞台,这时是南朝的刘宋大明五年,为了主动与南朝通好,拾寅遣使献善舞马、四角羊。据史料记载,当时皇太子、王公以下,上舞马歌者27首,其中以宋孝武帝刘骏的大臣、大才子谢庄的《舞马赋》,洋洋洒洒近千言,最为出色。

正因为吐谷浑人丰富的驯马经验和先进的养马技术,公元583年,隋文帝在甘青等地设牧监多所,并在青海建立牧政制度。隋炀帝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当他听说羌人、吐谷浑人有关龙种马和青海骢的传奇故事之后,便下令置马牧于青海湖岛上以求龙种良马。“隋炀帝在青海湖取龙种马的愿望自然以失败告终,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吐谷浑时期青海骢名盛一时。”

李朝在都兰曾发现过一枚吐谷浑时期的银质皮带扣,其上图案便有一只卧马,“这只卧马头扬起,四肢屈曲,仿佛是在仰天嘶鸣,又似在翩翩起舞,动感十足。吐谷浑人开拓了丝绸南道,生意做到东罗马帝国,波斯人善戏马,吐谷浑极有可能是在与西方的交流中,引进了驯马的技术。据专家考证,当年舞马的舞步,与现今西方盛行的盛装舞步极为相似。”

《皇家舞马》图1

《皇家舞马》图1

舞马走进大唐盛世

我省著名吐谷浑史专家程起骏先生曾在都兰生活、工作多年。他说,舞马是吐谷浑人培育的一个名牌良马。吐谷浑人将舞马作为亲善使者,多次向南北朝皇帝献贡,成为展示吐谷浑文化的形象大使和政治意愿的信物。在拾寅向南朝献舞马之后,公元505年,第十四世国王连伏筹又向北魏皇帝元恪献上“奇貌绝足”的赤龙舞马。元恪大喜之下便大宴群臣,作赋以颂。

程起骏先生认为,青海骢和舞马传入内地后,成为皇室和达官显贵的一种身份标志,不但皇帝选它为座驾,将军们也要乘青海骢驰骋沙场,博取功名。唐太宗李世民马上得天下,故将所乘六匹功勋马刻石造像于昭陵。其中有一匹叫“特勒膘”的马,李世民乘此马收复太原;另一匹叫“什代赤”,李世民大战虎牢关时,此马身中五箭,仍负伤不下火线,救了主人一命。“我认为‘什代赤’乃鲜卑语,这匹马有可能为吐谷浑所献。”程先生说。

盛唐时,舞马成为唐代宫廷娱乐活动的主角。“唐玄宗特别喜欢舞马表演,还专门请吐谷浑人当舞马教练。每年在唐玄宗生日举行盛大宴会时,都会邀请中外宾客,在花萼楼观赏舞马戏。先由穿彩衣的‘拢马人’引舞马出场,乐声起处,一百匹‘身披纹秀,络以金银,饰其鬃鬟,间杂珠玉,项上挂满金铃银铎,分三队随乐起舞,队形幻变不定,舞马骧首奋鬃,举距跷尾,变态动容,皆中音律’。最后的压轴戏是按《倾杯曲》的节奏,首马口衔银杯向唐明皇再拜献寿。”程起骏先生曾撰文如此讲述千年前的舞马风姿。

“腕足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蹈千蹄。”这是唐代文学家张说为青海舞马留下的文字记载。历经千余年,今人只能在对史籍的梳理钩沉中,重新领略舞马的曼妙舞姿。

《皇家舞马》图2

大唐皇家舞马2

舞马银壶定格神驹风采

既是象征祥瑞的奇兽,喜爱舞马的自然不会仅限于皇帝。程起骏先生说,唐代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叛后攻下长安,就将御马厩尚存的舞马劫到洛阳,尽情享受舞马的乐趣。可是好景不长,唐朝大将田承嗣攻入洛阳,发现了这些舞马。而且,这舞马一听鼓乐之声,就会舞个不罢。田大将军对玄宗耽于舞马早就不满意,所以他说这舞马是亡国的妖孽,下令全部杀死。“中国舞马从此绝矣!”程起骏先生不无惋惜地说。

然而,舞马的形态、风韵仍通过唐代文物得以存留。出土于陕西的一件舞马衔杯皮囊式银壶,就是那段历史最好的佐证。银壶壶身为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有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这种形制,既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表现了唐代工匠在设计上的独具匠心,又体现了浓郁的草原风格。银壶的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出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此壶的舞马形象正好与书中记载相互印证,是十分难得的文物珍品。

李朝先生说,青海文物界曾流传着一个说法,即青海曾出土过一个与西安银壶相似的舞马银壶,其上绶带飘扬,壶盖和舞马图案是镏金的,唯一不同的,是青海银壶的舞马前腿也是屈曲的,而西安这件银壶是前腿直立,相对而言,青海这只舞马更显动态。只可惜此件文物并没有人亲眼看过。若有这件文物佐证,青海舞马文化的内涵必将得以大大丰富。


扯蛋

难过

支持

鲜花

超赞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