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舞蹈学院-舞蹈网 首页 教学 舞蹈史论 查看内容

纪念辽宁歌剧院建院50周年音乐晚会 观众眼角闪着泪光

2010-3-21 20:28| 发布者: 青藤| 查看: 2232| 评论: 0
辽歌50年 愿歌剧如“辽歌”般深入大众(图)


  辽歌50年———愿歌剧如“辽歌”般深入大众

  3月19日,当纪念辽宁歌剧院建院50周年音乐晚会结束的那一刻,几乎在场的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起立鼓掌,很多人挥动双臂和台上的演员一同摇动,还有的人眼角闪着泪光。

  在台下的大部分观众,都是辽宁歌剧院的老演员,舞台上的孩子们曾经是他们看着长大的一代人,如今“娃娃们”接下了老辽歌人的接力棒,在辽宁歌剧院50周年的时刻,任谁也无法不激动感慨。

  50年过去了,要说陌生,没有哪个沈阳人不知道“辽歌”这两个字;要说熟悉,能说清“辽歌大院”里的艺术院团、看过辽歌演出的普通市民,恐怕仍旧为数不多。辽歌的50年,就在这种忽近忽远的距离中感受着成长与变迁。



  看歌剧的两难话题

  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有谁真正花钱买票看过歌剧?”辽宁歌剧院党委书记高国把这个问题留给记者。与此相对应的是市民的另一个疑惑:“也没怎么听说过辽宁歌剧院卖票演歌剧啊!”

  歌剧,就像一辆车隔太久的公交车,无奈地陷入了“车少、人少———人少、车更少”的恶性循环之中。

  “歌剧,太高雅了吧!我可能看不懂。”大学毕业的小李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心,“我打个比方,这个就像是买衣服,如果我从来不去逛商场的话,偶尔去一次肯定不知道哪件好、哪件适合我,但是如果我经常逛街购物,一件衣服我扫一眼就知道值不值这个价,质量是好是坏。就是说,我们从小到大几乎没有看歌剧的经历,要是忽然说去剧场,对不起,我没有自信我能看明白。”

  小李对歌剧的态度,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尽管辽宁的歌剧一直在全国走在比较领先的地位,甚至创造了辉煌,然而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情形却一直没有太多改变。

  很多人以为歌剧是西洋的舶来品,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在一段历史资料里记者却发现,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歌剧就曾经在中国掀起过自己的热潮。

  那时候,正是解放战争时期,当时的东北文工团演出过歌剧《劳军鞋》、《新家庭》,东北文化教育工作队演出过歌剧《阴谋》、《立功》,东北鲁艺文工团曾创作演出歌剧《星星之火》等,都受到了人民的欢迎。这足以说明,歌剧并不是从一开始出现在东北就水土不服的,恰恰相反,它曾经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热爱的艺术门类之一。

  这些团体最后在沈阳合并组成了东北人民艺术剧院,其下设立音乐舞蹈团、话剧团、歌剧团及少儿艺术团,其中的音乐舞蹈团就是辽宁歌剧院的前身。



  “战火里的轻骑兵”

  说起辽宁的文化艺术院校团体,可以追溯到当年的延安鲁艺。我们曾经报道过的沈音、鲁美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辉煌,而辽歌也有着异曲同工的经历。

  辽宁歌剧院的组成经历曲折,其前身是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音乐舞蹈团,而这个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来头更是不小,可以追溯到延安鲁艺。

  据辽宁歌剧院提供的资料显示,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于1951年10月,由东北鲁艺实验剧团和音工团、东北文工团、东北文化教育工作队在沈阳合并而成。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以后,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延安鲁艺于同年11月迁往东北。1946年6月抵达哈尔滨,后又迁往佳木斯,隶属于东北大学文艺学院。1946年初,鲁艺脱离东大,分为四个团在不同地区参加各地的土改和解放战争。

  1948年11月,这些艺术团体相继进入沈阳,四个团合并为东北鲁艺文工团,曾创作演出歌剧《星星之火》,改名东北鲁艺实验剧团。这大概也可以看作是辽宁歌剧发展的星星之火。

  史料显示,包括鲁艺在内的各个剧团,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为百万解放军、农民、工人演出了1300余场,观众近千万人次,被称为“战火里的轻骑兵”。

  1953年,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歌剧团迁往北京,组建中央实验歌剧院。次年,随着东北大区撤销,在沈阳的原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易名为辽宁人民艺术剧院,1956年剧院下的歌舞团易名为辽宁歌舞团,这也是“辽歌”最初的来源。



  辽歌大院已成为地域的代言

  如今的辽歌,早已超越了一个剧团的限度,崇山中路的这一处辽歌大院,已成为一个地域的代言,甚至成为了艺术的代名词,一如沈阳人一提起美术就会想到鲁美附近的区域一样。

  “辽歌大院”一度成为辽宁歌剧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歌舞团、辽宁芭蕾舞团等多个艺术团体的代名词。如今的这里,大门仍旧存在,两侧的海报栏时常有各种艺术团体的海报,门内的广告也多与乐器培训班、舞蹈器具专卖店等相关。一进门的右手边,是历史同样悠久的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老楼,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这些艺术上的老搭档们合合分分,不曾改变的都是对艺术的执著。

  上世纪50年代后期,新中国的国民经济度过了战后的恢复时期,文艺事业也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而歌剧这个艺术品种,当时全国只有中央实验歌剧院一家,于是各省纷纷酝酿组建省级歌剧院。当时的辽宁歌舞团继承着歌剧在辽宁已有的深厚基础,重新组建歌剧院已是水到渠成。1960年初,在辽宁歌舞团的基础上,辽宁歌剧院组建,下设歌剧团、歌舞团和交响乐团。那年的3月19日14时,辽宁省文化局在辽宁大厦举行了辽宁歌剧院建院典礼,转眼,时间已经走过了50年的轨迹。

  穿过一片辽歌的住宅楼,辽宁歌剧院下属的交响乐团在北侧,办公楼只有三层,建筑风格是上世纪50年代的那种。

  曾是剧院圆号演奏员的原信奎老人站在楼前的空场上,在他的记忆中,这两栋小楼已有将近60年的历史了,在他1969年从音乐学院毕业来到这里以前,这几座建筑就已经屹立在这里,里边的大梁都是木头的。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人们都怀着无限的热情。当年,这里的老一代演员对我们年轻人都是掏心掏肺地栽培。”原信奎接受记者采访时,刚好两个年轻的小演员从身边经过,老人忽然对一个小演员说:“小家伙,鞋带开了,赶紧系上,别一会绊倒了。”

  正像原信奎老人说的那样,辽宁歌剧院刚成立时,得到了中央歌剧院及中央乐团在人力上给予的大力支持,剧院集中了当时全省乃至全国的许多优秀艺术人才,成为全国最具实力的歌剧、交响乐和音乐舞蹈表演团体之一。首任院长是曾经创作了《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我们走在大路上》的著名作曲家李劫夫。

  在辽宁歌剧院建院50年的那天,晚会上回顾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剧院曾经创作演出的歌剧《草原烽火》、《阿诗玛》、《情人》、《归去来》、《苍原》、《沧海》、《红海滩》、《在那遥远的地方》等40余部歌剧,每部都是“凝重沉雄如史、磅礴豪迈如诗”。

  然而,辽歌人的希望是让每个沈阳人都像知道辽歌这两个字一样了解歌剧的辉煌,让歌剧距离人心更近,让歌剧不再是最远的你,而永远是最近的爱。


扯蛋

难过

支持

鲜花

超赞

最新评论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